“距離已經消失,要么創新,要么死亡。”美國管理學大師托馬斯·彼得斯這樣表達了對創新的看法。榮獲2013年度OSJ“年度創新大獎”、歐洲專利局專利等眾多榮譽的羅爾斯·羅伊斯公司一直走在創新的前沿,一次次為新藍海開辟新紀元。近日,該公司欲打造遠洋無人船的超前概念再次激發公眾想象力,吸引了業界眼球。那么,這種思維邏輯轉變的背后是何種原因?未來,那片“深藍”還會有什么驚喜?本刊記者就相關話題采訪了羅爾斯·羅伊斯船舶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船舶大中華區總裁Gary Wieland。
無人船的實現與夢想
記者:據悉,貴公司計劃在未來10年打造無人貨船投入于遠洋運營,為什么有這樣的大膽的嘗試?
Gary Wieland :我認為只有大膽探索,勇于進取,才能不斷創造新的價值,滿足未來船舶業發展的需要。和過去相比,船舶技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技術創新是貫穿其中的一條線。發現和理解客戶需求,幫助他們為未來行業發展做好準備,成為不斷突破創新的驅動力,從而帶動和引領行業技術發展的方向。無人駕駛船便是其中一個例子,這是我們中遠期技術發展藍圖中的一項,目前已經在小型船艇上得以實現。在其他行業,“無人駕駛”技術研發和投入愈演愈烈,亞馬遜創始人Jeff Bezos承諾無人機可以在五年之內承擔送貨,谷歌公司開發了無人駕駛汽車項目,因此,航海業轉變邏輯,打造無人駕駛船也不足為奇。
記者:無人駕駛船的原理是什么,有什么優勢?
Gary Wieland :無人駕駛船舶在設計上將傳統船舶上的不少功能系統都轉移到了陸上進行操控,簡單來說,工作人員可以在陸地上遙控遠洋船舶。在岸上控制的方式下,一個人可以同時監視和操控許多船只。而且由于大多數人往往更喜歡在陸地工作,所以雇傭高素質船員具有更大的可能性,也更安全。其實,船上的許多設施和系統都是為了保證船員的日常生活而安裝的。那么在無人駕駛船舶去除或減少了適用于人類需求的設備后,整艘船舶將會被極大地簡化。
記者:推進無人船的過程中,有哪些困難?
Gary Wieland :隨著無人駕駛船舶的產生,船舶的運營會更安全,尤其是對于那些航線固定于兩三個點間的船舶來說,十分便利。但是,對于工作人員來說,他們需要適應船舶運營方式的轉變。同時,無人駕駛船若想順利航行于各個區域,還需要改寫國際海事法規和相關行業規則。如果開發出來,不能運營,沒有市場,那也變得沒有意義。但建立全球性的無人船規則所需要的時間可能不止十年,因此,無人船的投入運營仍有一段路要走。
LNG動力船前景光明
記者:無人駕駛貨船的創新為未來船舶設計勾勒了新的藍圖。當然,還有一些前沿的創新技術已經投入運營且獲得業界認可。前不久,兩艘新型純LNG動力拖輪在土耳其交付下水,它們采用了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推進系統,這對于船舶推進方式的變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也因此被業界視為航運業的一場重大變革。您如何看待目前國際范圍內LNG燃料的應用表現?
Gary Wieland :LNG燃料的應用不在于“是否”,而在于“何時與多少”。將LNG作為船用燃料正成為潮流,但在現實中將LNG燃料大規模應用在商船上需要一定的時間。因為驅動未來使用LNG燃料的因素有很多,比如LNG具有資源豐富、低價優勢,能夠滿足日益嚴格的排放法規要求,隨著LNG技術和產業發展的成熟度將得到行業更多認可并具有良好發展前景。
記者:您如何看待中國LNG動力船市場?
Gary Wieland :中國現在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鼓勵節能環保,包括內河天然氣船的應用,這些更滿足中國目前的需要,其中包括“氣化長江”綠色項目,中國船級社也已經編制了《綠色船舶規范》、《天然氣燃料動力船舶規范》,關注船舶效率和環境保護。目前,中國的LNG動力船主要集中在內河流域,與北歐地區新建LNG動力船不同,中國LNG動力船以改造為主,且份額很大,這孕育著無限商機。我們十分愿意與中國客戶展開LNG改造船領域的合作。
記者:談到將柴油發動機改為LNG動力自然涉及到很多問題,比如改裝成本較高,根據船舶類型和船齡的差異,額外投資達數十萬到數百萬美元,使投資回收期遠超許多人的接受度,您認為如何平衡投入和產出的關系?
Gary Wieland :雖然使用LNG作為燃料,會使船舶的初次投資相比于常規設計有所升高,但是,隨著LNG船舶投入運營,在船舶的整個生命周期內,按照目前的燃料市場價格條件進行比較,使用LNG作為燃料還是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的。
記者:在未來,如果將LNG動力船推廣至遠洋航線,這是否是一種現實選擇?
Gary Wieland :當前,LNG短途高效運輸的需求正在逐漸增加,我堅信LNG及相關技術將為船舶行業帶來巨大變革,LNG遠洋動力船舶將是大勢所趨。隨著儲備開發,供應量增加,天然氣動力船為未來船舶提供了更經濟、更高效和更環保的解決方案,而加氣站在內的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至關重要,中國要在LNG領域占據領導地位必須要加強這方面的工作。當前,各大發動機公司都陸續推出LNG作為燃料的機器以適應這一發展趨勢,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純氣體機,使得遠洋船舶使用LNG燃料成為可能。
創新贏得未來
記者:LNG作為燃料已經得到業界認可,航運業的氣化時代漸行漸近,除了LNG作為清潔能源,還有哪些替代能源,您認為比較可行?
Gary Wieland :除了LNG燃料,還可以利用太陽能、風能還有波浪能。比如,太陽能電池安裝在游艇和較小的交通艇上,但是其最大的問題在于輸出功率太小。所以業界一直在質疑太陽能電池板用于船舶推進,除了綠色環保效應外,是否對大型船舶有實質意義。另一方面,風能推進系統的使用則更具積極意義,這并不是說我們要回到使用帆船的舊時代。相關的研究計算顯示,按照目前的全球航線和航速,輔助使用風能推進系統將可以降低5%至30%甚至更多的燃料消耗。如果能夠很好的利用風能,把風能作為機械動力的補充,那么對于減少船舶的運營成本將會有大的好處。
記者:如何提高船舶能效?
Gary Wieland :由于船舶能效直接關系到營運成本,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提高船舶能效都將是主要驅動力。有很多方法都可以實現船舶能效的提高,例如通過改變船舶設計,優化船型和推進系統來降低燃油消耗,優化空間的布局和安排,承載更多貨物。同時,還要優化整個運輸鏈條,比如倉儲和調度,而船舶只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所有的元素必須融合在一起進行評估,避免考慮不周而影響到最佳效果。
記者:我們知道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在LNG、系統集成、設計領域可謂首屈一指,可否具體談談未來船舶設計需要考慮哪些要素?
Gary Wieland :船舶若要具備市場競爭力,通常需要滿足相關的海事公約和法律法規,同時必須講究經濟性,特別是在燃料消耗、財務安排、貨物裝卸和船員勞務等幾個關鍵方面。而所有這些方面都會被整船設計所影響。在未來,我們不能僅僅將船舶視為幾個獨立系統的組合,而應視為相互影響的多個系統所組成的有機整體。同時,未來船型發展方向還是要看市場驅動,航運市場必定有新一輪需求高峰。航道疏通、運河拓寬、大型深水港建設、北極航道開通以及向深海進軍等,都為新船型、新海洋工程裝置的誕生提供了發展空間。
記者:沿著更安全、更綠色的發展方向, 未來船型有哪些特征?
Gary Wieland :創新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船型的研發創新更是如此。船型的發展應該是更環保、更經濟,空船重量要求越來越輕,必然會帶來材料技術的新革命。船舶設計也會越來越注重舒適性,低振動低噪音設計也會擴展到遠洋船舶。羅爾斯·羅伊斯在特種船舶設計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UT-Design系列設計持續創新,被視為海洋工程船舶領域的先鋒。
記者:無論是無人船、LNG 動力船、一系列環保船的推動都是創新理念的結晶,貴公司也一直秉承著創新超前的理念,您如何理解創新理念?
Gary Wieland :創新不僅僅是革命性的改變,很多時候更存在于循序漸進的完善和進步。而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的成功,都離不開對細節和品質的專注。至誠至信,精益求精是羅爾斯·羅伊斯的價值觀和理念,也是我們多年來保持創新生命力的基石。對我們而言,將客戶的需求和創新緊密聯系起來,是我們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在中國,對環境保護,效率提升,以及可持續發展的不斷增長的呼聲,都契合了公司的技術專長和發展愿景,因而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間。這也是我來到中國,推動羅爾斯·羅伊斯與中國行業的同仁們合作創新的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