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1日,國務院印發了《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簡稱《實施方案》),提出鼓勵金融機構加大船舶出口買方信貸投放、加大信貸融資支持和創新金融支持政策。作為支持中國船舶工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國家開發銀行如何將這一政策落到實處,繼續推動中國船舶工業良性健康發展?為此,記者近日對國開行船舶融資中心(下稱船舶融資中心)專職副主任顧安進行了專訪。
記者:一直以來,國開行對于航運與造船業給予了大力支持,特別是2012年年底,正式成立了船舶融資中心,系國開行首次為支持某一行業而設立專門的總行業務部門。那么,為何對船舶行業如此情有獨鐘?
船舶融資中心:當前全球航運、造船市場均處于深度調整期,形勢錯綜復雜、機遇與風險并存,而我國航運業、造船業正處于“由大到強”轉變的關鍵時期。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航運和造船國家之一,航運業、造船業是我國重要的支柱產業。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目標,近期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再次強調要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2013年7月31日,國務院印發的《實施方案》,是新一屆政府針對當前發展形勢,推進“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國開行以“增強國力、改善民生”為使命,在貫徹落實國務院《實施方案》的過程中,積極創新金融模式,豐富金融手段,融資推動我國船舶工業轉型升級戰略實施。
記者:有消息稱,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已經為在我國主流船廠計劃造船的船東和船廠提供無限量貸款做好準備。這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實施方案》中“鼓勵金融機構加大船舶出口買方信貸投放”政策已經開始落實?
船舶融資中心:國開行是我國中長期投融資領域的主力銀行,資產規模超過8萬億元,其中外匯貸款余額近2700億美元,是我國最大的對外投融資合作銀行。國開行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宗旨,以中長期投融資為手段,多年來致力于支持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民生發展和國際合作,已成為中國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013年,國開行承諾船舶貸款近80億美元,同比增長38%;發放貸款約50億美元,全行船舶貸款余額超過100億美元,共支持了各類船舶及海工裝備250余艘(座),境內外客戶約200個,已成為我國船舶融資主力銀行。
記者:航運市場經歷了五年的極度低迷,市場風險得到了初步釋放,但去年的訂單激增令業界感到喜憂參半,您如何看待未來市場?如何防范風險?
船舶融資中心:航運業、造船業屬于周期性行業。自1741~2007年,國際航運市場經歷了21個周期,平均周期為10.4年,其中上行時間平均4年、下行時間平均6年。當前正處于第22個周期,現已持續了5年時間,新造船價格已在歷史底部調整多年,當前航運市場、造船價格繼續下滑的空間有限。去年初,部分對市場走向敏感的船東,特別是以希臘、挪威和德國為代表的歐洲船東,已開始提前布局,積極訂造技術先進、節能環保的新船型,搶占船臺資源,謀取新一輪航運周期競爭優勢。
記者:一直以來,產業集中度不高始終困擾著中國船舶工業,如今,經歷了市場無情地洗禮,船舶工業的結構調整剛剛開始,那么,貴行如何在此時甄別融資對象,扶優扶強,促進船舶工業結構調整?
船舶融資中心:當前,世界造船業正在向節能環保、高技術船舶、海工裝備方向發展。新船技術性能顯著優化,節能效益明顯,如散貨船領域,新推出的6.4萬噸船型比現在的5.7萬噸船型,單船載貨量增加12%,加之船舶外形優化,日燃油消耗下降20%~30%,日燃油成本節省可達5000美元。眾多船東已開始關注和訂購這種“低價高指標”、單船盈利性好的船型,積極調整船隊結構。一場由技術進步和成本要素推動船型更新大潮正在到來。我國雖然是第一造船大國,但距“造船強國、海運強國”的發展目標尚有較大差距,自主創新技術不足,本土化裝船率和自主品牌配套設備占有率很低。當前正是我國航運業、造船業推進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現“由大到強”的關鍵時期。
記者:《實施方案》提出,“鼓勵金融機構加大船舶出口買方信貸投放、加大信貸融資支持和創新金融支持政策”。作為國家重要的船舶融資銀行,如何理解此《實施方案》,有何具體落實方案?
船舶融資中心:《實施方案》出臺后,國開行立即行動起來,采取多項有針對性的舉措,全力以赴推進落實。根據國務院精神,不斷加大對海洋工程裝備、遠洋漁船、綠色環保節能船舶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市場前景廣闊項目的開發評審力度,以金融手段引導我國航運業、船舶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具體主要措施:一是制定和完善信貸政策。根據《實施方案》精神,在既有船舶融資政策框架下,研究出臺了海洋工程裝備、海洋漁船融資項目的開發評審指導意見,重點支持節能環保、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船舶以及海洋工程裝備等高端產品的建造和出口;出臺了船舶融資外聘律師管理指導意見,正在研究船舶資產價值動態評估機制,以實現業務推動和風險管控的平衡發展。二是加強行業研究。開展了《全球海洋工程裝備市場發展及融資模式研究》、《我國海洋漁船發展形勢及融資模式研究》兩項課題研究工作,以提升在海洋工程裝備、海洋漁船領域的專業化水平,豐富金融產品,創新融資模式和服務手段。三是深入開展客戶調研。近期走訪了國內大型航運和造船集團及地方骨干造船企業,掌握重點客戶發展規劃和融資需求。四是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手段。積極發揮50億美元中希、50億歐元中德船舶發展專項資金作用,運用金融創新手段,研究構建了“租貸合作”、海工裝備專項合作、船舶基金合作等模式,較好地緩解了境外船東到中國造船的融資困難。五是扎實推進重點項目。充分發揮金融在國際合作中“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作用,積極幫助造船企業承攬和爭取海外訂單。近期,國開行通過融資推動,成功實現上海自貿區第一單船舶融資項目落地,積極推動船舶融資專業服務與上海自貿區航運金融優勢互補、資源融合。六是與中國船級社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融資推動卡迪夫等境外船東船舶加入中國船級社船級,擴大中國船級社的國際影響力,助力“海事強國”建設。
記者:對未來有何規劃?如何理解“創新金融支持政策”?
船舶融資中心:未來,國開行將一如既往地以中長期投融資為手段,推動我國向“海洋強國”發展,繼續發揮開發性金融獨特的優勢和作用,以中長期投融資為手段,深入貫徹《實施方案》,全力推動我國航運業調整運力結構、造船業轉型升級。
一是繼續加大金融創新力度,研究“基金+ 貸款”、“租賃+貸款”、船舶聯營體(Pool)、結構化融資等新型融資模式,豐富金融產品,以金融創新促進船舶工業提升競爭力;二是大力發揮中希、中德船舶專項資金作用,進一步加大買方信貸力度,支持我國船廠不斷拓展國際市場空間。
|